集体教研促成长 思维碰撞谋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集体备课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4-11-20访问数:1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做好2024年秋季学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莅临我校听课调研工作,111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14-234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会。校长助理兼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黄兴、教务处处长陆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以及全体思政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吴歧范院长主持。

本次备课会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二、三节展开。马苏苑老师主讲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马老师以“爱国主义是什么”导入,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讲清楚了新时代大学生要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要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坚定不移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悦老师主讲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方老师运用叙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并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讲清楚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才能担起时代重任,做合格的新时代青年。两位老师运用大量数据图表、图文视频、生动案例,就自己所备内容进行了详细生动地分享展示。

接着,与会老师积极发言交流,共同探讨优化教学策略,从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教学语速的适当性、案例选择的恰当性、重难点设置的合理性和教学逻辑的关联性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大家表示,本次备课会受益匪浅,会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政课教学,不断从集体备课会汲取养分。

黄兴院长点评指出,首先,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要讲出趣味性,很不容易,建议思政教师尽量选择贴近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案例,要结合现实资源和典型案例,才能让学生听得懂、悟得透;其次,思政教师要对授课内容做到精准把握,用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实用性和价值;最后,公开课和专家听课对老师们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老师们只有牢牢把握这些机遇,认真备课,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

陆霞处长指出,思政课教学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满堂灌”,让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另外,思政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故事的讲述要简洁生动,避免累赘重复,案例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讲清理论,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最后,陆处长鼓励青年教师要勇于抓住契机迎难而上,才能实现教学水平的高质量提升。

吴歧范院长进一步总结指出,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重点难点,能够将重难点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这堂思政课就是成功的。吴院长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会始终将集体备课作为重要抓手,做到问题共议、教法共创、资源共享,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此次会议不仅是教师们集智磨课、互学共进的平台,也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接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听课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教研工作,不断推动思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形成集体备课长效机制,助力学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党支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