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办学区域优势(一)全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示范区苏州独墅湖科...[图]

基础部2016-07-19访问数:995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项目,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其中学生规模约10万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体系,重点发展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云计算产业。目标是在“十三五”末建设成为高新产业聚集、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环境功能和创新体系一流的科教协同创新示范区。


                      


   自2002年开发建设以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初步建成集教育科研、新兴产业、生活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合作办学为特色、以协同创新为方向的发展新路。获批国家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吸引设立26所高等院校和1所国家级研究所入驻,在校生人数7.85万人,教职工5809人;各类培训机构49家,2015年累计培训量超4万人次。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获得“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首批认定;区域累计建成研发机构和平台227个(其中省部级38个),国家级孵化器5个、省级孵化器4个;当年专利申请量484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约占68%。区内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和流动站38个,区域经评审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521人次,其中院士19名,“千人计划”102名;海外归国人员超1700名。5万余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75%以上。


            


    依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纳米城、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腾飞创新园、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快速成长。目前,科教创新区聚集了南大光电、吉玛基因、华为、汉明科技、旭创科技、同程旅游网等超2800家技术先进、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企业。其中,经认定的各级高新技术企业385个,省级认定软件企业359个,累计cmmi认定企业47个,国家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9个。



    按照“低碳、智能、生态、人文”的建设标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正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所有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实施,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近10公里,区域集中供热、供冷项目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提倡绿色交通,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率先启动区域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建成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共配套日趋完善,以月亮湾商务区为代表的商业集聚区不断繁荣,人才公寓、学校、邻里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影剧院等一大批配套项目投入使用,为区域提供了和谐便利的人居环境,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城市形态初步形成。

    强化组织领导。2008年10月,园区成立了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工委、管委会,承担科教创新区内各项综合管理与协调服务工作,初步建立了统筹高教资源、创新创业资源的管理体制。2009年9月,成立由科教创新区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各高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科技创新区发展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大资源共享、功能整合、产学研互动力度。


    强化产学研合作。科教创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通过政府引导和亲商服务,大力推动官产学研资介良性互动,依托入驻的各类院校、科研院所、科技载体等,初步形成了“高校+孵化器+技术平台+产业基地”的产业孵化体系以及校地、校企、院地、院企多方合作机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强化亲商服务。针对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急需的投融资服务,充分发挥苏州创投集团龙头作用,管理募集风险资金规模上百亿元,积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的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扶持科技人才创业,聚焦重点新兴产业,帮助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亲商服务,区域积极引进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于2009年正式在区运作,一站式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人才、市场、技术、上市辅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第4季度)

信息来源:2016学院招生宣传组


返回原图
/